在医药领域显然比任何一个领域都更迫切需要有效的防伪手段,遏制假药的流通。目前,市场上可以为药品业提供十余种防伪标签,几乎所有具有防伪功能的标识标签均在药品包装上有所应用,企业应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防伪手段?本文作者建议企业在选择防伪技术时既要考虑目前的状况,又要兼顾未来的发展,在不改变主要防伪设计形象的同时,不断加深加固防伪技术措施与技术含量,并断言:综合防伪是药品包装防伪的必由之路。本文仅就几种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防伪标签加以介绍,仅供业内参考。
1.综合防伪标签:
使用特殊不干胶纸张,特殊的安全设计底纹和特殊油墨综合制作而成的防伪标签,拥有不同领域的技术和制造手法,使伪造者无法简单或通过技术的突破大量造假。一般情况下要求标识具有防揭的功能,在设立防伪屏障,展示品牌形象的同时,标识兼具了封口的功能。如同仁堂药业产品的防伪标识。
由于使用了防伪安全纸(含水印/安全线/纤维丝)、烫印全息、
防伪油墨、防伪安全设计、防伪编码等防伪手段,综合防伪标签加大了品牌的保护力度。可见、不可见、半隐形、隐形的技术特点方便了各层次包装使用者的防伪、识别、鉴定、打假需求。 2.激光全息防伪标识:
国外在包装箱、盒、产品标签上更多使用OVD全息技术:视角广阔,层次明显,光学变换效果复杂多边,技术含量高,明显区别于国内较多采用的holo-gram全息。部分全息图可以达到机器阅读识别的功能。如利君沙药品包装。
3.防伪防揭标签:
防伪与防揭技术结合越来越紧密,已经成为国际流行的技术趋势之一。这种技术保证了包装物的不可重复使用。同时也应当加强标签或封条本身的防伪,这是其广泛应用的前提。这种技术目前有激光全息防揭技术、压痕防揭技术、易碎纸防伪防揭技术、揭起留字材料防揭技术、泡沫薄膜材料防揭技术等等。国外在药品包装等领域的封口控制有广泛应用和经验。
4.防伪防窜货标识:
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电话语音查询防伪编码标签的使用。这种标签是目前药业包装防伪中选择率最高的技术。编码标识技术日趋成熟。
由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跨平台的查询防伪成为可能并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如品牌保护与防伪查询中心就可以提供800电话语音查询、普通电话语音查询、互联网查询、手机短信查询等不同功能,方便药品、保健品生产厂家根据自身实际进行选择。
与此同时,针对药品的分销环节的管理和防窜货问题,一些新的防伪产品和解决方案也已经面世,其中包括可供企业现场鉴定窜货的系统和可由消费者电话查询监督窜货行为的企业级系统。防伪防窜货解决方案日趋数字化、电子化,并成为包装防伪的未来使用趋势。国外称之为“Trackand trace solutions”,是为了帮助客户管理和监督分销及供应链,它在软件查询平台的支持下,结合包装本身的流水号,或唯一性编码,或无线芯片,或射频标签(RFID)等对产品流通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以此达到防伪防窜的管理目的。随着RFID 标签的需求和技术发展,国内国外对此需求强劲并充满了期待,笔者相信它必将带动国内国际包装防伪的变革性发展。
5.揭起式全息编码标识:
激光全息揭开式防伪标识是利用激光全息图制版技术和模压复制技术完成的防伪标识,并结合数码防伪优势,由表层、次层、粘膜层和底层四部分组成。在激光层应用光刻制版技术完成激光图案,在背胶层喷印防伪数码,具有两重防伪功能。
6.刮开式全息编码标识:
激光全息刮开式防伪标识是利用激光全息图制版技术和模压复制技术完成的防伪标识,并结合数码防伪优势,在激光层应用光刻制版技术完成激光图案,在表层喷印防伪数码后覆盖刮刮墨。此标识具有双重防伪功能。
7.雕刻凹版潜影标识:
这类标识采用的是特殊钞票设计技术和特殊设备完成。是将图文隐含在计算机生成的线条花球中,经过特殊制版,利用凹版印刷的油墨图文凸起效果获得平视时图像显现,直视时看不见的识别方法。同时由于图文凸起,手触摸时线条有明显凸起感。康必得药业包装标识等均有应用,由于其技术特殊,制作方法特殊,识别简单,具有较强的防伪效果。缺点是成本较高。
8.局部烫印全息不干胶防伪标识:
将公司logo与图文信息制作成激光全息烫印箔,在已预印好的不干胶标签上经过烫金工艺定位烫上全息标识,使之成为全新的综合防伪标识,方便了大众的识别,提高了防伪能力。
当前主流防伪标签技术评点
数码防伪──通常的电话查询验证产品编码的技术,它是印刷技术与数据库和通讯技术结合的产物,常以标签的面目出现,优点是制作成本低,缺点是查询率低、综合防伪成本高。油墨防伪──使用市场上不易买到的特种油墨对包装或标识印制的材料防伪技术,可有效提高造假的成本门槛,缺点是目前市场上较易得到。
光学防伪──国内应用较早的防伪技术之一,更多的是以激光全息、烫印激光全息、折光烫印、变色图案等面目出现,其优点是视觉冲击力大,易识别,目前已经向大视角、多变换、立体感强烈等方向发展。低水平的全息易于仿制,普通消费者识别困难。
生物DNA防伪──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移植成果,技术水平高,但直接识别能力有待提高。一般需要借助简单工具识别,通常用于三、四线法律鉴定级的技术识别。
总之,各种技术各有千秋,使用中应根据医药产品的不同而有所侧重。我们建议尽量采用综合的跨行业的技术平台来提高产品包装的防伪能力,扬长避短。
来源:中国包装报